第75章(1 / 2)

☆、寻找

送二公主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在草原上走了月余,终於将二公主送到了北疆汗王的大帐。

北静王水溶作为公主兄长,代替天子出席婚礼。

二公主嫁衣似火,面容平静,眸子里的神采在这场盛大的婚礼的洗礼下,最终变得跟左立一样的沉寂。

到了晚上,绚烂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夜空下,北疆人们载歌载舞,庆祝两国又结秦晋之好。

左立抽身离开,随手在草地上采了片叶子,放在唇边,吹奏着不知名的曲子。

若是二公主听到了,必会知道,那是她时常弹起的一首古筝曲。

热闹的气氛持续了一夜,次日清晨,左立丢掉了唇边的叶子。

天家贵胄,纵然嫁到北疆,也是草原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她有她使命,他也有他的路要走。

清晨的太阳照在他银色的面具上,他的目光却年轻人的无朝气,

眸子如死水,波澜不起。

左立翻身上马,再无留恋。

王子腾最终还是听从了宝钗的建议,在朝堂上安分了数日,没听新帝召唤,也不刻意去讨好太上皇。

如此过了几日,六皇子登上了王家的大门。

秦远给宝钗送来消息时,宝钗正在看铺子里的账目,听完秦远的叙述,她点了点头,说句知道了。

秦远有些摸不准她的心思,於是问道:「我们是否要防备一下六皇子?」

宝钗摇了摇头,淡淡道:「暂且不用。」

她语气稀松平常,但却胜券在握:「我在宫中曾与六皇子有一面之缘。」

「六皇子此人...」

讲到这,宝钗顿了顿,像是在思考用什么话语来形容六皇子。

然而她到底是个惇厚之人,说不出什么刻薄话,合上账目,思索了一会儿,最终道:「难堪大任。」

「舅舅是个聪明人,不会与六皇子有过多的牵扯。」

秦远听了,点点头,也不再提六皇子之事。

宝钗话题一转,问的却是水汷的消息:「江城战况如何了?这些日子怎么不见王爷写信回来?」

秦远道:「许是路上耽搁了。」

又恐宝钗多心,秦远又笑道:「上次消息传回来,王爷大捷,这些时日,应该是在论功行赏,打理战场了,王妃无需太过忧心。」

宝钗善於观察,见秦远的手不自然地放在膝上,言谈之间也没有了刚才的从善如流,便知江城战况不是太好。

秦远既然不愿说,想是战局胶着,胜负未分出结果,宝钗不愿为难他,於是识趣地不再追问。

宝钗问了一些朝堂动向,便让秦远出去了。

秦远走后,宝钗看着账本怔怔地出神,过了好久,她方回过来神,起身将账本收好,交给莺儿保管。

宝钗站在窗户下,瞧着窗外乱红纷飞的景象,方发觉如今已经到了春末。

算一算时间,水汷走了三月有余。

水汷出征的这一段时间里,每隔十日,便有家书送到王府,信上虽然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但那些潦草的字迹,看了之后多少会有几分莫名的安心。

宝钗说不出来那是什么感觉。

或许因为水汷是她夫君,夫妻生死荣辱皆为一体,所以她才会有那种暖暖的安心。

窗外葱郁的树叶遮住了温暖的太阳,只有几缕细碎的阳光透过枝叶打在地上,地上纷飞的花瓣下人还未扫去,厚厚的铺了一地。

宝钗忽然想起第一次见水汷时的场景,不同的是,那次厚厚铺了一地的,是皑皑的白雪。

琉璃世界,不曾让他敢为天下先的锐气柔和半分。

他往那一站,虽身上穿的是蟒袍玉带,但行动之间,带的却是出身武将世家的杀伐之气。

既然是出身武将世家,又世代驻守江城,那与蛮夷的战争,应该也颇有心得。

只是不知他在江城的战事顺利不顺利,有没有受伤。

宝钗忽而又有些自责,责怪自己刚才没有问清秦远。

水汷已经有一月不曾来信了,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宝钗眉头轻蹙,想找秦远一问究竟,又恐消息不是自己想要的。

思来想去,最终也没去让人叫秦远过来。

宝钗素来不信鬼神,此时却忍不住闭上了双眼,双手合十,把知道的神佛都叫上了一遍,祈求他们保佑水汷平安归来。

做完这一切,宝钗又笑自己的痴。

菩萨要管人姻缘,又要管人生子,又要护人平安,哪里就那么神通广大了?

不可信,不可信。

战场上刀剑无眼,真正能够护住水汷性命的,还是他的谋略与武功。

水汷的武功,宝钗是见过的。

狩猎场上,能在那么多人手里将她救出来,如此看来,水汷的武功应该是不错,只是不知他的谋略如何。

想到这,宝钗又怪自己多心。

水汷若腹中草莽,也坐不稳这南安王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