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乙班的先生李娘子,送给各位先生她手抄的寒食节期间各大题壁诗集锦。这个是稀罕物,照理,书坊要到中下旬才能印制出来呢。几位女先生都凑在一起研读。
梅姑领着九娘进来,先向李先生递上了六娘的请假信,又向孟馆长递上孟存的书信和族里的入学凭证。
几位先生一看,这个胖乎乎的小娘子十分可爱,一点也不害怕,还笑眯眯的呢。
梅姑送上了束修后,先行回去覆命。
就有侍女上来摆了垫子,九娘按部就班,认认真真行了拜师大礼。
一位四方脸的女先生咦了一声,问她:「在家可有人教过你礼仪?」
九娘心里嘀咕,这孟家族学不愧是大赵顶级的私家学堂,看来想要入学,对礼仪的要求特别高呢。
九娘赶紧行了个标准的师礼,恭敬答道:「回禀先生,九娘的乳母慈姑曾随婆婆梁老夫人在宫内住过十多年,她教过九娘一些礼仪。」
女先生提了几个要求,竟然还有祭祀礼仪。九娘想到梅谷说的,先生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所以也不敢马虎,怕自己入不了学,做得一板一眼,到位得很。
这位女先生看上去很满意,点了点头。另一位先生又来了:「你会不会算术?」
九娘冷汗淋淋,顺着先生的问题回答,最后连鸡兔同笼都出来了,先生笑着递给她算筹袋。九娘觉得自己低估了四娘七娘的算术水平,高估了她们对物价的了解程度。这入学试的算术考题就难成这样,她们怎么会算不清楚几枝笔的差价!怪不得十一郎四岁就要在外院开蒙,七岁才来族学进学呢。
到最后,九娘看着面前的贴经墨义考卷,有点傻眼。怪不得原来的孟九娘提都不提入学的要求。这大段的孟子梁惠王上要默写出来还要解释意思。这入学试——也太难了!!!
果然是姓孟的大家族开的学堂啊,把这些当家训了呢。毕竟是大赵第一族学啊!
九娘默默写完考卷,交给先生。
一位圆圆脸的女先生简直要哭了,对着馆长说:「孟馆长,你不是要那个吧?」
孟馆长仔细阅读了考卷,点点头:「是,难得发现这么好的,今年上甲升级考试她说不定有希望。李先生,我就把她叫给你了。」
啊???九娘听着觉得有点不对头。
当她被李先生牵着手经过人头济济的丙班课舍时,九娘快哭了。
我以为这是入学试!我只是来开蒙的!为什么我会变成内乙班的学生!我就是想躲开四娘七娘啊!我想在外丙班好好地混个三年呢!
脸圆圆的魏先生看着和自己一样圆圆脸的九娘,好像听懂了她心底的话,依依不舍地拉着她的小手,对李先生说:「李娘子,你去和馆长说你们人满了不行吗?不如把她放在我们班,年底考试再升去乙班。」
李先生个头娇小,力气却颇大,她笑嘻嘻地拖着九娘走:「我们才十八个,加上她也才十九个呢。」
九娘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胖手指一根根从魏先生温暖的手里滑出来。
她眼巴巴地悄悄地问李先生:「先生,我只是来开蒙的!我该去那里才对。」她指指丙班。
李先生笑着说:「孟馆长说了要因材施教,像你这样特别优秀的小娘子,我们要破格录取到乙班来,因势利导才行。」
李先生把她扶好,替她整了整衣襟:「看你高兴得都傻了呢,现在可以和你三个姐姐在一个班,你爹娘肯定也会为你高兴的。我们乙班从来还没有过七岁的学生呢。」
九娘忽然觉得,如果再重生一次,她希望回到昨天。什么才女,什么美名,她已经有过一辈子,没什么好结果,最后种树给人乘凉罢了。这辈子,她只是想开开心心,吃得饱穿的暖,混个平安康健。将来没牙的时候有人喂自己一碗汤羹,夏日大树底下摇着蒲扇乘着风凉,看着小狗原地转着咬自己尾巴,听着孙子孙女笑哈哈。当然,如果能看到苏昉成亲生子更好。
可她,一点也不想再做什么才女,还是年纪最小的才女。
现在这莫名其妙的,原来欲哭无泪,挖坑自埋就是这个感觉!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因为是存稿。自己重读的时候,还是有些不舒服,就大修了一下。大家不妨刷一下更新。
要是有什么不好的阅读感觉,还请留言让我知道。写文时此身正在庐山中,很容易一叶障目,感受不到问题所在。叙述方式也好,描写角度也会,都会带来很大的主观偏差。
在意我的文字的读者,才会给出最恳切的意见。不过可能要预先说一下,我对於情节、人设可能不会做任何改变。包括很多人提到的称谓阅读障碍:娘子、郎君之类的。只能恳请大家给多点耐心。这个是宋朝背景的基础之一,我实在强迫症丢弃不了。
小姐:在宋、元,是妓-女的代称。和我们90年代有点接近。
姑娘:在宋朝,是姑母的意思。
老爷、爷:这两个词都要明代才出现。
我也很想捏死自己,请原谅一个强迫症作者。谢谢。
——本章的一些参照背景————
四大书院,始於唐,盛於宋。
我大宋朝不仅是最民主最尊重人权最鼓励商业发展的朝代,也是言论自由最高,私立教育最发达的时代。
私塾的普遍出现,书院的开设,大力推动了全民教育的意识。
北宋在科举制度和国子监制度上改变非常多。尤其在王安石执政期间。
东京国子监人满为患,很多官员的孩子根本进不去。2400个名额十分抢手。所以站着蹭课的孩子很多。有没有现在大学里的情形?
国子监的分班和等级考试很科学。太学的前十名,无需参加科考直接授官。这个相当於免试生资格。而且官职还不会很低,八品起。所以考上太学是很多学子的终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