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1 章 循迹
A-
A+
皇帝话没说完,徽妍已经扑过来,按住他的双肩不让他动。
她睁大眼睛看着他,有些不可置信,「陛……陛下……」确认他果真醒来,忽然,她的眼底涨满泪光,簌簌落下。
众人皆大喜,刘珣立刻大声喊御医。
徽妍望着皇帝,又哭又笑,双手紧紧攥着他不放。
「哭甚……」皇帝看着她,面上没好气,语气却柔软,「朕……朕又未死……」说罢,想抬手给她拭泪,徽妍却一把握住,紧紧贴在颊边。
御医们赶过来,看到皇帝清醒,皆庆幸,忙上前为皇帝诊脉,问他可还有何处不适。
「无甚不适……」皇帝说着,费劲地看看左右,问徽妍,「……朕睡了多久?」
「一个日夜。」徽妍刚答话,见他皱着眉又要坐起来,面色一变,「陛下不可乱动!」说罢,不由分说地将他再按住。
皇帝被她唬住,拗她不过,只得乖乖躺着。
众人见皇帝安然,皆喜极而泣,向他伏拜庆贺。
「区区毒物,有甚了不得……」皇帝的声音仍透着虚弱,却一副不在乎的样子。
徽妍唯恐他说得太多累着,忙让宫人取水来,用汤匙慢慢喂他喝下。皇帝确实渴了,清水下肚,苦涩的喉咙终於舒服了些。他一连喝了两碗,徽妍再要喂,皇帝摇摇头,徽妍只好收起。
宫人按徐恩吩咐取来褥子,徽妍扶着皇帝,让他垫着坐起些来。皇帝靠着,躺得发僵的四肢也终於得了缓解,喘了两口气,看向一直立在榻旁的刘珣。
刘珣望着皇帝,眼睛红红的,脸上却带着笑。
「过来。」皇帝道。
刘珣忙依言走到他面前。
「你救了朕……」皇帝道,「是么?」他声音低低,有些无力,目光却温和,带着笑意。
刘珣望着他,眼圈忽而又是一红,突然忍不住,伏在他身上大哭起来。
皇帝微笑,没说话,抚抚他的头,片刻,将手臂环在他的背上。抬头,徽妍在一旁看着,疲倦的面上,双眸亦泛着红,眼角还有未拭净的泪光。
虽不言语,却知晓各自经历过的煎熬。
劫后余生,二人对视,唇边皆弯起深深的笑意。
****
众人忙碌了整个日夜,宫人和内侍们还可换班歇息,徽妍和刘珣等人却是一直守在皇帝榻前,身上的衣服都是昨日的,用膳也是草草对付。
如今皇帝安然无恙,徐恩令宫人将备好的膳食都呈上来,王萦和刘珣都觉得饿了,吃得香甜。徽妍也用了膳,回到榻前,见刘珣的眼睑下已经有了少许的青黑之色,便劝他去歇息。
「陛下已转危为安,殿下昨日至今一直未合眼,还是去歇一歇吧。」她说。
刘珣看着她,又看看皇帝。
「去吧。」皇帝莞尔。
刘珣抿唇笑笑,向他一礼,告退而去。徽妍又让王萦回去,自己却在皇帝榻前坐下。
皇帝看着她,讶然。
「你怎不去歇息?」他问。
「妾过会就去。」徽妍道,说着,从宫人手中接过一碗粥来。她用汤匙搅了搅,舀起,轻轻吹气,过了会,送到皇帝嘴边。
皇帝看着她,亦不多言,微笑,张口吞下。
徐恩在一旁看着,朝宫人们招招手,悄无声息地退下。
室中只剩二人,谁也没说话,只有些微的食器相碰之声和进食之声。皇帝凝视着徽妍,只见她方才似乎梳洗过,头发已经恢复了平日的一丝不苟。但毕竟许久不曾合眼,那脸上的倦容掩饰不住。
皇帝知晓她经受了多少折磨,心中不禁愧疚,伸手,轻轻揽住她的腰。
「陛下此时还不可乱动。」徽妍却道,把他的手拉下,放回去。
「朕又不是小儿……」皇帝不满道,说着,忽而闻到什么异味,低头看去,只见衣襟上有些黄褐色的污渍。他低头闻了闻,嫌弃地皱皱眉。
徽妍见状,解释道,「陛下昨日昏迷,汤药喂了总吐出来,亦是难免。」
「朕先前的模样……十分难看么?」皇帝脸色仍有些不好。
徽妍哭笑不得,好不容易从黄泉道口回来,他竟有心思关心这个。
「不难看。」徽妍道,又将一口粥递过来。
皇帝看着她,目光忽而一闪。
「朕总把汤药吐出来,那汤药是如何喂的?」
徽妍一愣,想起当初,耳根发热。
「喂多些,自然便喂进去了。」徽妍含糊道。
皇帝神色狡黠:「朕不信,你示范。」
徽妍看着他,忽然明白了什么,脸一红。她不禁朝别处看去,正巧,徐恩在殿门外露出半个头,见得她目光对过来,立刻缩回去。
「与他无关。」皇帝笑笑,就着她手中的汤匙把粥吃了,缓缓道,「尔等做了甚,朕都知晓。」
徽妍狐疑地看他。
「可陛下那时怎么唤也唤不醒。」她说。
「唤不醒是中毒之故,朕魂魄可仍在。」皇帝一副不容置疑的样子。
徽妍将信将疑,好奇地问,「那陛下还记得何事?」
「记得多了。」皇帝想了想,不紧不慢,「朕本来就要见到大司命生得何等模样了,可朕似乎听到有人直呼朕名讳,还说什么崔公子赵屠户的,朕一怒之下,又返了回来……」
徽妍啼笑皆非,想到当时自己的模样,不禁赧然。
皇帝却饶有兴味,看着她,「朕总觉得你唤‘陛下’疏离得很,唤‘重光’却是好听。」说着,他又把手换上徽妍的腰,低低笑道,「再唤一次听听,如何?」
徽妍面红耳赤,正不知如何是好,徐恩在殿外禀报,说光禄勳求见。
皇帝一脸扫兴。
徽妍却得以解脱,将最后一口粥喂进他嘴里,道,「妾去歇息歇息,陛下好好将养。」说罢,笑盈盈地拿着碗,起身而去。
****
许是真的十分累了,徽妍躺下之后,沾枕即眠。
这一觉,她睡得很沉,待得醒来,已经是午后了。她揉揉眼睛,忽然想起了皇帝,惺忪全消。
待得再赶到非常室,只见三公和光禄勳等人都来了,刘珣也在。
皇帝看上去比初醒的时候有精神多了,虽仍靠在榻上,说话的声音却已经恢复了些中气。
见到徽妍来,史衡杜焘等人皆行礼。徽妍头一次被三公齐齐行礼,不禁窘然,连忙还礼。瞅向皇帝,却见他面带笑意,让她在自己榻旁坐下。
史衡等人这两日来,按商定之策,各自坐镇维持,以防生乱。虽不在宫中,可两日来,亦是着急得不曾合过眼。一直到晨早,闻知了皇帝脱险之事,才终於得解脱。如今皇帝恢复些精神,史衡等人前来,将这两日的各方之事禀报。
其中,最让人关切的,是廷尉的消息。
他首先禀报了怀恩侯一家之事。侯女窦芸行刺之后,服毒身亡。窦诚、纪氏夫妇被关入牢狱,如何处置,还待皇帝示下。
皇帝沉吟,没有回答,却问,「侯女行刺之事,查得如何?」
廷尉道:「已有些眉目。」
据廷尉说,怀恩侯夫妇终日哭泣,审问时,对於窦芸所为之事,皆称一无所知。廷尉审了两日,也未问出什么来。不过,他们当初他们搜检窦芸屍身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藏毒的锦囊,模样普通。可细查之后,结果颇有意外。
「会稽?」皇帝神色一凛。
「正是。」廷尉禀道,「臣等查问过,此锦囊所用布料,乃会稽特产,其绦绳亦扬州样式。还有其中所纳毒物,经御医查验,乃扬州边鄙之地的东瓯夷人所有,以山沼毒虫淬炼而成,以凶猛闻名,一旦沾染,可顷刻毙命。」
众人听着,神色皆凝重,面面相觑。
扬州会稽,能让人想到的,只有会稽王。这些年,会稽王一直不安分。就在前年,皇帝闻知他在会稽私蓄府兵,还开采金矿,大为震怒,遣使者责问,并撤换了王国的丞相和长史。而后,会稽王收敛些,却依旧对朝廷阳奉阴违。但纵然如此,众人也知晓,有朝廷制约,包括会稽王在内的诸侯王,手上都已经没有了多少实权,封地不过食邑之利,再无可能像景帝时一般掀起诸侯兵乱。
可强夺不成,另辟蹊径也并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