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第337章 三战窦庄张凤仪(1 / 2)

残明霸业 天漄行知 2156 字 4个月前

第337章 三战窦庄张凤仪

说起王嘉胤这个名字,或许没有后来的李自成、张献忠名头那么响亮,但这个人却堪称是他俩在造反这个行业里的祖师爷。

了解明末起义的都知道起义军有三十六营十三家。

而就是由起义军最初的统帅王嘉胤将自己麾下的兵马划分成三十六营,才有了日后的十三家。

而在王嘉胤划分麾下起义军为三十六营的时候,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还只是他手下的马仔,各自隶属於三十六营之一部。

那么张凤仪和马祥麟日后多次暴打王嘉胤和王自用,也就是在暴打造反派的祖宗。

当时明军的主力倾其全部围剿陕西流寇,而王嘉胤则审时度势,跳出明军包围圈进入山西作乱。

此时的流寇已经号称三十六营了,并吹嘘拥兵十六万。

身为明末起义军祖宗辈的王嘉胤也绝不是软蛋,他也很厉害的。

他来到山西后便是连破了沁水和阳城,又攻破了号称坚城的泽州城。

这也是王嘉胤气焰最胜之时,可这位老祖宗最嚣张的时候却是谁也没想到他能在一个小村庄面前栽了跟头。

这里叫做窦庄,人送外号“小北京”。

张五典、张铨的张氏一族,便是在这里守坟。

自汉代以来,华夏便有很多被朝廷派下的守坟人。

守护坟墓的墓主人生前一定是颇具声望和功勳的朝廷功臣。

而守坟人世世代代在墓葬周边繁衍生息,至新中国、新世纪,依然会有新闻报道某某地方有守坟人的存在,而且这些人依然在恪尽职守,执行着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使命。

在北宋最为光彩绚烂的仁宗年间,大臣窦璘从陕西扶风迁居到了山西沁水,后来窦璘的女儿还成了宋哲宗的妃子,算是一门外戚了。

仁宗朝的名臣窦璘死后,哲宗便把曲堤村划给窦家做祖坟,并且指定一户姓张的贫苦人家为其世代守墓。

而这户姓张的贫民便是张五典和张铨的祖上。

只是到了明朝,窦家早已衰落的不成样子,反倒是原本的守墓人张家兴盛起来。

张铨和父亲张五典都做了官,张铨殉国后,父亲张五典辞官回乡,第一是为了守墓,刚刚说了。

而他回乡其实还有一个目的,便是为了筑城。

小北京,这座城池便是张五典建造的。

前文说了,张五典精於测绘,不仅文武全才,而且还是个理工男。

家人当时也不知张五典为何不计代价要把一个小小村落修成铁桶一般。

而张五典则是对家人说:“辽阳一隅征调,天下骚然矣”。

言外之意便是天下即将大乱,所以他要筑城自保,保全活着的族人,也保护窦家的坟墓。

张五典修筑一座城池,一修便是九年。

这份坚持和坚韧,不比愚公差了,经历九年的辛苦,他将窦庄修成了一里方圆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