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第 64 章(2 / 2)

祥瑞小公主[清穿] 晏央 8104 字 4个月前

于是芃芃笑嘻嘻地凑上前去,坐在乾隆的膝头冲他撒娇“汗阿玛不要生气了,女儿才来,您就发了一顿邪火,不知道的,还以为您是对女儿不满呢”

乾隆见了爱女,满心满眼都是欢喜,即便是胸腹内尚有火气没有发完,也舍不得对着爱女说重话,便摸了摸她的头道“汗阿玛知道咱们芃芃是好孩子,自然不会冲着咱们芃芃发火。”顿了顿,他又阴阳怪气地道“只是有些下人实在是不中用,当主子的若是对底下的人一味和善了,底下的人就不把主子的话当一回事,面对这样的人,自然要好生教训一番。”

“汗阿玛说得对,不过,在女儿看来,下人失职,汗阿玛只管罚他们就是了,可千万别为了他们气着自个儿,生气伤身,划不来的。”芃芃说着,扫了乾隆身边儿战战兢兢的吴书来一眼“吴公公,还不快去为汗阿玛沏一杯降火的茶来,也好去一去汗阿玛的火气”

吴书来知道,芃芃明面儿上是顺着乾隆的话,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解围,不由感激地看了芃芃一眼,而后又拿眼睛去瞅乾隆,想看看乾隆的意思虽说都知道乾隆对五公主十分宠爱,几乎从来没有当面儿驳斥过五公主说的话,但吴书来到底还是乾隆身边儿的人,需得以乾隆的命令为准。

乾隆见吴书来偷偷地以眼神请示他,不由冷哼了一声“五公主既然都已经给你安排好任务了,还不快去难不成,还要朕亲自来请你吗”

吴书来如蒙大赦,赶忙下去沏茶。虽说眼下乾隆余怒未消,但依照五公主的受宠程度,只要乾隆与五公主说会子话,想必等他呈上茶水的时候,乾隆的气也就消了吧。

眼见着吴书来落荒而逃的样子,芃芃伏在乾隆的肩头,发出了咯咯的笑声。

乾隆方才对着吴书来吼了几句,心中的火气已是消去了不少,眼下他见自家小闺女笑得如此开心,心中剩下的那点子怒火便也所剩无几了。

对于乾隆来说,芃芃的笑容极具感染力,只要芃芃在乾隆跟前笑一笑,哪怕乾隆有十分的火气,也会立时变得只剩下五六分,若是她再与乾隆说几句逗趣的话儿,便连那五六分火气,也都尽数消弭了。

无怪乎养心殿的人都视芃芃为乾隆的“灭火器”,只要乾隆心情一有个不好的征兆,他们就想着去翊坤宫“搬救兵”。

“能讨你欢心一笑,这老货终归也算是有点儿用处了。”乾隆道。

芃芃心知,乾隆虽然眼下言语中对吴书来极为不客气,但他与吴书来到底是打小儿一起长大的情分,旁人比不了的。况且,此番芃芃与吴书来晚到,还真怪不得吴书来,因而,芃芃开口为吴书来说话道“今日汗阿玛派人来传唤女儿,女儿会晚到,原是因为女儿得了上苍指引,告知了女儿一些事情,女儿一时琢磨不透,便将那些事情给一一记录了下来,只待日后再慢慢留意这其中的信息。吴公公不敢打断女儿,便只有在一旁干等着,直到女儿完成那些事情的记录汗阿玛应该不会责怪女儿吧”

乾隆闻言,自然不会责怪芃芃,恰恰相反,他对芃芃口中的“上苍指引”很是在意,毕竟,芃芃得到的指引,已经让乾隆尝过两次甜头了,乾隆对此事,自然会越发看重。

“汗阿玛不怪你,幸而那吴书来还算乖觉,没有擅自打断你的记录,否则,若是因为他之故,导致朕没有接收到上苍想要传递给朕的信息,看朕怎么收拾他。”

刚刚捧着茶杯走到门口的吴书来奴才好惨啊,怎么着都要挨骂。哎,罢了罢了,幸而有五公主在。且五公主对奴才印象向来不错,有五公主帮忙说话,料想奴才也不会吃什么亏。

顶着乾隆的“言语威胁”,吴书来面不改色地将凉茶奉予了乾隆,这正是芃芃所要求的让乾隆清热降火的茶。

“汗阿玛,茶水来了,您先喝上一口,平复一下心情,咱们再接着说。”芃芃看了侍立在一旁,努力缩减着自身存在感的吴书来,劝乾隆道“总之,此事真的不怪吴公公,您就不要再生气了,也不要再责怪吴公公了。”

挨了这么久骂,好不容易听到芃芃为自己说了几句公道话,吴书来简直眼泪都要出来了,他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哼,朕知道了,朕不会再责怪他。”

芃芃捻着桌上提早备好的桂花糕,吃了一小块,只觉得甜而不腻,香糯可口,便开心地拍着手道“只是不责怪,还不够呢。女儿听说,您交代吴公公做事,其中有一件就是去迎接女儿,若是做好了,便会给他奖赏,是也不是”芃芃笑吟吟道“既然汗阿玛不生气了,这奖赏也是不能少的。”

乾隆闻言,有些怪不高兴的,他斜了一旁的吴书来一眼“你倒是好命,有朕的五公主亲自为你求情。罢了,既然芃芃都为你开口了,朕自然不好不给芃芃面子,你这就下去领赏吧。”

“多谢皇上,多谢公主。”

按照吴书来所想,这次他惹得乾隆动了怒,不被乾隆责怪,便已是万幸了,哪里还能指望乾隆的赏赐呢好在芃芃小小年纪便十分聪颖,且又懂得体恤他们这些下人不易,主动在乾隆跟前为吴书来说好话,吴书来这才能够得到这些好处。

吴书来对芃芃印象向来不错,经了今日之事,对她的好感度更是达到了顶峰。

在吴书来退下之后,方才当着他的面不好开口的一些话,总算也可以说出来了。

“芃芃,你告诉汗阿玛,上苍给你的启示,究竟是什么启示”

芃芃心道,果然,乾隆最在乎的还是这个,自从给自己套上个神棍的光环之后,她似乎就在神棍这条路子上越走越远了呢。

不过,关于欧洲列国的发展,终究不像先前那两次一样,这不是一件具体的事,而是一种状态,芃芃没法直截了当地告知乾隆。因此,在经过了一番思考之后,她对乾隆道“不知是不是神仙灌输给我的念头,总之,我方才坐在桌前时,似乎自然而然就看到了,大洋彼岸,有个叫做英吉利的国家,耕种了一些作物,并发明了一些农具,在使用了那些农具之后,田中的产量似乎有了较大的提升如果可以的话,汗阿玛一定要把他们的农具以及作物种子弄到手,指不定会对提高咱们大清的作物产量也有一些帮助呢”

芃芃兴致勃勃地拉着乾隆的手说道。

乾隆“唔”了一声,对于芃芃的这些话是来自仙人的教诲一事倒是毫不怀疑,毕竟他本人对于欧洲那些事儿不怎么感冒,压根儿就没有告诉过芃芃世界上还有英吉利这么个国家,芃芃虽说平时也能接触到一些传教士,但这些传教士中以法国人为多,既然如此,芃芃能够清楚地得知英吉利的事,自然就只有可能是仙人告诉她的了。

想到此处,乾隆不由看向了桌案上那封被他放在一边的书信,那是来自英吉利的通商请求书信。就在方才,他刚准备拒绝这在他看来对大清而言毫无益处的请求,不过在这档口上,仙人却忽然告知了芃芃关于英吉利之事

看样子,这通商请求,还得再斟酌一番呢。

若是果真要与英吉利通商,他们是不是能够把英吉利的农具以及种子给弄过来英吉利还有什么东西,是大清恰好需要的吗与英吉利通商,要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比较好呢

不知不觉间,乾隆的心思已经转到了“如何与英吉利通商”上,这时候,他早已不记得方才自己在骤然收到这份通商书信的时候,心中是何等抵触了。

芃芃眼尖地看到了乾隆桌案上摆着的一封具有异域风情的书信,不由有些了然。看样子,她这回也算是歪打正着,恰好赶上了英国那边儿给乾隆传递书信,意图与大清通商。既然如此,这个机会可得好好把握住。

眼下英国还没有成为后世那个日不落帝国,且又身陷欧洲霸权争夺战中,大清若是在此时与英国建交,双方还能够平等往来,大清在进口一些有用的器物之时,还能够顺带着偷师几手。

“汗阿玛,您在想什么呢,怎么不说话了”芃芃轻轻推了推乾隆的手臂。

乾隆像是忽然从梦中惊醒一般,看向自家小闺女天真无邪的面容,他轻声道“芃芃,英吉利求朕与其进行通商往来,你觉得,朕要不要答应呢”

芃芃心中一喜,心道,来了。

“为什么不答应他们既然向我们提出通商请求,自然是看中了我们的东西,刚好,我们也看中了他们的农具和种子,双方进行交换,岂不是正好吗”芃芃深深地看着乾隆“汗阿玛,八旗军困居一隅,最终由老虎沦为家猫,我大清固然强大,可若是不与其他国家往来,最终,又焉知不会步了八旗军的后尘”

“我听说,老祖宗康熙爷曾十分推崇法兰西,当时的法王路易十四几乎称霸了整个欧洲,但汗阿玛可知,现在的法兰西已被英吉利迎头赶上英吉利是法兰西的临邦,常与法兰西发生冲突,虽说不能每战必胜,但这些交锋,终是促使着英吉利不断高速地发展着。这世间兴许会有一时的霸主,但没有谁能够一直称霸。唯有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才能够不被他人赶超。一旦自以为没有了天敌,便会从内部开始瓦解我认为,英吉利与法兰西等国之间的关系,也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在说完这么一番长长的话语之后,面对渐渐露出震惊表情的乾隆,芃芃的神色忽然转为迷茫之态“哎女儿方才是不是对汗阿玛说了一些奇怪的话”

说着,芃芃有些苦恼地拍着自己的脑袋道“不知怎么的,今天女儿头脑中,忽然多了许多乱七八糟的想法来,女儿自己都还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呢。总之,汗阿玛要是觉得女儿说的话很奇怪、很不能够理解的话,就忽视这些话吧。我会努力地学习,努力地理解这些话的意思。”

乾隆见状,越发笃定,芃芃方才的那些话,不是她自己想出来的,而是上苍借她之口告知自己的。

他原以为,自己文治武功,指谁打谁,连难缠的俄国也对他服了软,想来离万国来朝之景也不远了。可没想到,在这档口上,上苍却当头给了乾隆一棒,告诉他,别自作多情了,着眼看世界才是紧要事,他不免有些郁郁。

倘若说这话的是乾隆手底下的普通臣子,只怕乾隆会对这番话嗤之以鼻,并狠狠地惩罚那个胆敢唱衰大清之人。但说这番话的是芃芃,且乾隆已经认定了芃芃说这话是上天在背后示意

总之,眼下,他的心情很不妙。

乾隆觉得,哪怕是面对女儿可爱的笑脸,他一时之间都不能很快地平复心情了。

他需要好好冷静一下。

而弄乱了乾隆一颗心的芃芃则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这方面,她只负责敲闷棍,平复心情这种事情,还是交给乾隆自己来吧,毕竟,她可是对这些事一窍不通呢,又怎么能安慰到乾隆呢

后来,芃芃听说,乾隆去了嘉贵妃的宫中,指望解语花能够劝慰他几句,缓解一下他的郁闷之情。可惜,嘉贵妃对乾隆因何而郁闷,也是摸不着头脑,只知道乾隆在心情变差之前曾与芃芃说了好一阵儿话,以为是芃芃惹得乾隆不高兴了,还想趁机给芃芃上个眼药呢,结果被乾隆逮着狠狠骂了一顿,拂袖而去。

也不知乾隆是怎么与前朝那些大臣们商议的,在经过几日的争吵与商讨之后,乾隆终是答应了英人的赴浙贸易请求,与此同时,他还有意派遣使者,去英吉利考察一番,看看英吉利究竟是否与仙人说得一样,超越了法兰西。

与此同时,乾隆心中还有些隐隐的不服气仙人对他的统治这般不看好,反倒一味推崇那英吉利,他倒要看看,英吉利究竟有多好,又有什么值得大清学习的。

不过,这出使他国之事,非同小可,更何况还是出使遥远的大洋彼岸的某个国家,单只是坐船,就得几个月才能抵达英吉利,是以,即便真是确定了要走这一趟,也得提前先花个几年的时间做准备。更何况,乾隆只是生出了这个想法,还没有正式与英吉利建交,并向英吉利递交国书呢。眼下,还是先把两国的生意做起来了再说。

乾隆有意促成两国贸易往来,有大臣赞成,便有大臣反对。

反对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的,什么蛮人教化未开、大清不该自降身价与其平等建交啦,什么海上贸易会导致大清百姓外流、滞留在他国不肯归来啦,甚至还有人把矛头指向了芃芃,道芃芃是假借仙人之名,行装神弄鬼之事,那人引经据典,言之凿凿,搬出了子不语怪力乱神那一套,指责乾隆不该以一个小孩子的胡言乱语,作为行事的准则和依据

最后这人当然是被乾隆给好生收拾了一顿。

底下有些人既没有出言表示赞同,也没有表示反对,乾隆知道,他们的想法,未必与方才的那二愣子不同。只是他们不想轻易触了乾隆的霉头,才不愿意在此刻跟乾隆对着干罢了。

也唯有乾隆和芃芃用事实证明了,与英人进行海上贸易的确能够给大清带来很大的利益,且这利益能够抵消掉开海禁带来的那些不利影响,到了那时,这些臣子们才会真正相信芃芃的“铁口神算”,在此之前,所有的压力,只怕都要落在乾隆与芃芃的身上。

好在,乾隆也是个喜欢乾纲独断的帝王。一旦他决定去做某件事,就没几个人能够让他改变主意。

大清终是同意了与英人在浙江一带进行贸易。至于未来能不能扩大合作规模,还得看双方合作的成果如何。

而在这时,远在莫斯科的俄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将逃到俄国的阿睦尔撒以及达瓦齐汗旧部的尸体交还给了大清,以此来表达俄国对大清的友善之情。

大清官员见状,纷纷道俄皇这是怕了大清。

也唯有收到俄国国内消息的乾隆,面上流露出凝重之色来。

作者有话要说百度资料

2对于法国大革命这场惊天巨变,乾隆朝廷是什么态度中提及

供职宫廷的法国传教士钱德明说“乾隆皇帝重视法国、并将法国远远置于其他欧洲国家之上”,“用来装饰皇帝房间的机器、工具、珠宝或其他珍贵的东西,要么是法国的军械,要么是出自某些法国工匠之手”

感谢在2021070918:57:342021071018:01:4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52721541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