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1 / 2)

☆、遗孀

太上皇归政的这一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

这一年死了太多人,京中的权贵们再不敢夜夜笙歌,个个关起门来小心过日子,虽然临近年底,街上却不比往年热闹了。

新帝的妃子们原本还以为新帝会有起复之日,哪曾想,新帝被废之后,没个几日,便病入膏肓,药石无医了。

消息刚传到东宫,被他宠幸过的宫人们便哭成了一团。

有跑到元春处撕扯元春的,有在宫中瑟瑟发抖的,也有那生了公主的嫔妃们细细思量后路的。

到了晚间,那生了孩子的嫔妃便拉扯着公主,求到了元春这里。

元春白日里刚被众人闹了一场,虽宝钗派人来东宫看望,不至於闹得太难看,尽管如此,她也有些精神不济。

看着与新帝有几分相似的小公主,原本应该无忧的年龄,却满面都是恐惧。

元春见了,心里也有几分不忍,虽说朝代更迭新君交替是常态,但稚子何其无辜?

跪在殿上的王昭仪把头磕破,抱琴怎么拉也拉不起来,元春苦笑:「当真是前世欠了你的。」

王昭仪见此,便知道她应了下来,忙不迭地让小公主去磕头。

次日清晨,元春便领着小公主去找宝钗。

那俩小公主却是怕极了,紧紧拽着元春的裙摆,躲在元春身后,一句话也不敢说。宝钗见了,不禁哑然失笑:「你倒是想得开。」

莺儿捧来了茶与点心,文杏拿了点心,笑着去哄小公主出去玩,稍微大一点公主的是一脸警惕,不敢去接,小一点的公主刚想伸手去接,大一点的便打落了她的手。

宝钗将一切

元春见状,便从文杏手里接了点心,咬了一口咽下,然后才递给小公主,道:「很甜,吃罢。」

两位公主见此,才敢去接点心吃。

宝钗将一切尽收眼底,低头喝茶不语。

元春道:「她们也是可怜。」

小公主吃的急,险些噎着,元春便把自己的茶递给她。

「天家素来不重公主,王昭仪虽然膝下有两位公主,但在东宫并不算得宠。两位公主长到现在,也没有得什么封号,只是大家混着叫着乳名。王昭仪的昭仪位置,还是原来生了大皇子给封的,可惜大皇子福薄,还未出百日便没了。」

元春看着公主,淡淡道。

两位公主的情况,宝钗自然是知道的,王昭仪出身卑微,原是东宫的一个负责洒扫的宫女,没什么学识,将两位公主一个叫做珍儿,一个叫做宝儿。

元春抚摸着宝儿的头,道:「你是长辈,她是小辈,她倒是与你相冲了。」

「你素来是有才华的,今日我既然领她过来了,不若你便重新给她起个名字吧。」

宝钗听此便笑了,道:「大姐姐可是痴了,公主千金之躯,当我僭越了才是。」

元春看了一眼宝钗,道:「你还是这般谨慎小心。」

宝钗拂了拂鬓发,道:「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道理,大姐姐比我更明白。」

元春叹了一口气,道:「罢了,这两个孩子...」

宝钗拉着元春的手,温柔道:「大姐姐多心了,王爷不是那般暴虐的人。」

然而吩咐莺儿,道:「把王爷写的折子拿过来。」

莺儿脆生生地应了一声,不一会儿,便将奏折拿了过来,交给宝钗。

宝钗打开折子,递给元春,道:「按理讲,公主这般大了,也该有名字与封号了,太上皇不理这等小事...」

宝钗看了一眼元春貌似平静的脸,将废帝略了过去,道:「...说不得便要王爷多费些心了,才不枉她们喊王爷一声「皇叔」。」

王昭仪不同别人,身后并无母族支持,况又只是两位公主,留下她们,在大局上并无伤害。

更何况,若是处理得当,还会得到京中士族的拥立,以后水汷处理政事,也不会如现在这般艰难。

水汷虽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却不愿这样去做。他恨废帝入骨,杀了废帝仍不解恨,又怎会如此贴心的为小公主们请封?

这封折子,还是昨夜宝钗从太后那里回来之后,其中利害关系与水汷细细分说,半哄半劝之下,水汷才不情不愿写的。

文杏笑着道:「王妃原本想的,是等着公主的封号下来再去找贤德妃,可巧贤德妃先过来了,想是礼部拟的封号太慢,还没送到东宫。」

看完折子,元春心绪渐安——总算为他留下了一点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