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2 / 2)

来找宝钗的目的达到,元春便起身告辞。

宝钗事情多,也不虚留她,亲自将她送出门,正准备回屋间,忽然又想起了什么,问道:「大姐姐,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元春扶着被风吹动的累丝缠凤步摇,笑得有些释然,道:「自然是遵循祖规,青灯古佛一生了。」

宝钗的眉微微皱了皱,送她上了凤撵。

晚间东宫里又来了人,只是这一次却不是元春了,是王昭仪的贴身大宫女。

东宫早被禁严,除了元春,平常嫔妃是无法出入的。

王昭仪只得央了大宫女,拿着礼部送过去的封号,求到了宝钗这里。

那宫女笑着说自家主人并不通诗书,还求王妃赐教,择两个封号。

莺儿接了折子,递给宝钗,宝钗打开,看了一会儿,提起笔,圈了「长宁」与「静安」。

莺儿又将折子交给宫女,宫女收了,忙道:「这两个好。」

文杏取来一个食盒,里面装了白日里两位公主吃的点心,宫女忙接了,千恩万谢地走了。

册封公主的圣旨颁下,众人不免对水汷的印象有了改观。

水汷对这种小事并不敏感,只是觉得平日里在金銮殿上指着他鼻子骂的那几个老御史,这几日骂他时的用词温和了些,最起码,没把他祖上三代都拉出来骂上一轮了。

这日,水汷又上了一个折子。

讲废帝虽然残暴,但宫人无辜。

东宫佳丽上千,废帝临幸者寥寥,若是殉葬,血腥太过,若是出家,便需要国库每年给庵里拨银子,这样算来,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倒不如让她们仍回家去。

一来为朝中省了一笔银子,二来她们入宫之后再无缘得见父母亲人,放她们回家,也算全了本朝以孝治天下的宗旨。

折子刚递上去,便在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不同意的朝臣们说,如此行事,天家颜面何在?

同意的朝臣们说,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如此行事,利於民生大计。

还有一小撮默不作声的——他们的女儿/孙女在里面,

废帝并不喜欢朝臣们往他宫里塞女人,碍着面子收下来之后,扔在东宫便不管了,

同意也不是,不同意又实在心疼自家女儿/孙女。

吵吵闹闹半日,也没吵出个章程。

水汷听得脑袋都是大的,黑着脸下了朝,回家换下衣服,就向宝钗倒苦水。

宝钗彼时刚给水汷绣好一个香囊,塞了些香片进去,然后给水汷系在腰间。

宝钗整理着水汷的衣摆,道:「先前的几位天子爱面子,不愿让后人说自己苛待了先帝的嫔妃们,每年都给庵子里拨一大笔钱。」

「那些在庵子里出家的宫人们,大多偷偷回家去了,留下来的,不过是家里实在没人了、找不到去处的人罢了。朝里历年拨下来的钱财,用在宫人身上的不过十之一二,其余的,都被人中饱私囊了。」

「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咱这般做,可不就是与他们为敌吗?」

宝钗的话如细雨微风,况又句句在理,水汷听了,气也消了一大半。

又见她绣的香囊十分可爱,下面缀着黑线与金丝线打的络子,忍不住抱着她啃了一口。

宝钗红了脸,小声道:「国孝呢。」

水汷叹了口气,依依不舍地放开了她,曲拳轻咳一声,将话题又转到了政事上面。

水汷左手端着茶,右手食指挑起宝钗的下巴,一双眼睛微微眯着,轻佻又不羁,笑着问道:「夫人有何妙计?」

宝钗别过了头,霞飞双侧,过了一会儿,才道:「我下帖子请诸位夫人就是了。」

宝钗请的人,都是家中有女孩在东宫的人家。

酒过三巡,才讲东宫如今的处境。

宝钗起了个头,莺儿与文杏便接了下去,一席话,让在座的夫人悲伤不已,更有甚者,锦帕已经开始抹泪了。

毕竟是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入宫数年不得相见,家里的男人不心疼,她们却是心疼的。

宝钗道:「先前那一位,纳了这么多的秀女进来,怕是连面都没有见完。说句大不敬的,如今他去了,又何苦让女孩们为着连面都不曾见过的人熬日子?」